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 > 辩证施治> 正文

脏腑辨证治疗皮肤病临床应用举隅

2009年11月19日 08:32中医药导报杂志
字号:T|T

  1、清利肺胃治痤疮

  路某,女,23岁。患者3年来,面部时常出现红色丘疹,月经前更为明显,睡眠不好也会加重。7 d前因食麻辣烫症状加重,就诊时两颧、额部有很多粟粒至黄豆大小的紫红、鲜红色丘疹与脓丘疹,脂溢较多。面色潮红,喜冷饮,大便干燥,3日未解。舌质红,苔白腻,右脉弦滑,左脉略沉细。西医诊断为痤疮,中医诊断为肺风粉刺,证属肺胃热壅,外感毒邪。治法:清肺胃湿热,佐以凉血解毒。用黄芩、栀子、桑白皮、枇杷叶、野菊花、赤芍、白茅根、生槐花、苦参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等配方煎服,2次/d。并嘱患者禁食辛辣、刺激食品。服14剂后复诊,面部原有脓丘疹已消退,鲜红色皮疹已呈暗红。再服14剂,皮疹较前明显变平.部分皮疹消退。因患者出差服中药不便,改服当归苦参丸,月余而愈。

  按:《素问·痿论》“肺主皮毛”对指导皮肤病的辨证论治十分重要,许多皮肤疾病从肺论治可获良效。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,《医宗金鉴.外科心法》记载:“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,每发于面鼻,起碎疙瘩,形如黍屑,色赤肿痛,破出白粉汁。”本案辨证为肺胃热壅,外感毒邪。故治以清肺胃湿热,佐以凉血解毒之法,则病愈也。

  2、滋阴清热补肾法治银屑病

  李某,男,48岁,患“银屑病”10年,反复发作。1月前因饮酒后加重,全身出现大片红斑,皮肤灼热,口干,中医清热解毒与西医对症治疗后,症状改善不明显。就诊时症见: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,轻度脱屑.伴口干、午后潮热、失眠多梦。检查:全身皮肤潮红,脱屑,皮疹刮之易除。见薄膜及点状出血现象。舌红、苔少,脉细数。诊断银屑病,证属阴虚内热。治疗滋阴清热补肾,兼凉血解毒。药用:生地30g,知母、黄柏各10g,紫草15g,赤芍15 g,丹皮15 g,玄参15 g,麦冬15 g,金银花15 g,酸枣仁15g,乌梅10 g,生甘草6g水煎服,l剂/d。服用15剂后,午后潮热及口干减轻,守法加减继服20余剂.食欲可,皮疹基本消退。后改服知柏地黄丸,3月后随访,未再复发。

  按:肾藏元阴、元阳,肾之阴阳虚衰可影响皮肤的司开合功能,使其易遭病邪入侵。再者,肾之阴阳虚衰,可致人体正气难以激发,故肾虚是许多皮肤顽症反复发作、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。该患者用清热解毒之剂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,并伴有口干、潮热、失眠多梦,舌红、苔薄,脉细略数等阴虚内热之象,因此用滋阴清热补肾之法而获效。

  3、健脾祛湿治光敏性皮炎

  赵某,男,52岁,因双前臂、手背相继出现水肿性红癍、糜烂伴瘙瘁近半月余就诊。患者每于夏季发病,已连续3年。每次都用激素等药物方能控制,但未能根治。患者半月前因穿短袖衣服外出办事,受晒后前臂、手背皮肤出现边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,且有明显的烧灼  感,几天后晒伤处溃烂,流黄水,现大部分已结痂、脱皮,仍有瘙痒。发病以来患者食纳差,大便不成形,2—3次/d。舌淡红.苔白腻,脉滑。患者既往有胃病史。西医诊断为日光性皮炎。治以健脾祛湿之法.予六君子汤加减:党参15 g,白术15 g,茯苓15 g,生草6 g,陈皮10 g,山药15 g,砂仁6 g,薏苡仁15 g,车前子(另包)12g,金银花15 g,连翘15 g,紫草20g,生甘草6 g。服15剂后,病情得到控制。继服8剂后.改服香砂六君丸,连服2个月,未再复发。嘱其每年入夏,提前服香砂养胃丸。随访两夏季,未发病。

  按:光敏性皮炎是因为受到较强日晒后而发病,表现为面、颈、前臂、手背等暴露部位出现红斑、丘疹及风团样或水疱等皮疹。中医认为,脾胃与皮肤病,不论发病原因与治疗,都息息相关。“善治疮疡者,不在外治,而在内治脾胃”。患者既往有胃病史,久病脾胃虚弱,健运失司,聚湿生热,侵淫皮肤肌肉,而夏季多湿多热,内外湿热之邪交结皮腠,不得透发,郁而为疹。故以健脾除湿为主治疗。取得疗效。

  4、清利肝胆湿热治带状疱疹

  齐某,女,37岁。5日前左胸部皮肤开始灼痛,放射至背部,2天后起水疱,集簇成片,呈带状分布,灼痛加剧。西医诊断为“带状疱疹”,予阿昔洛韦片口服.肌注干扰素、静脉滴注病毒唑,治疗后疼痛虽有缓解,水疱反而增多。可见疱液澄清透亮,少许浑浊。伴心烦易怒,口苦,喜冷饮,大便2日未行,小便短赤,舌质红,苔黄厚腻,脉弦滑数有力。中医辨痛为“蛇窜疮”,辨证为肝胆湿热、气血瘀滞,兼感毒邪。治以清利肝胆湿热,祛瘀止痛,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:龙胆草6 g,柴胡6 g,泽泻12 g,车前子(包)10 g,木通6 g,生地黄10 g,当归尾3 g,炒栀子lO g,炒黄芩10 g,川芎10 g,延胡索10 g,紫丹参20 g,板蓝根15g,大黄15g,甘草6 g。水煎服,1剂/d。

  5剂后复诊,大部分疱疹干瘪结痂,疼痛明显缓解.大便已行,心烦易怒与口苦消失,仍见舌淡红、苔黄腻,脉弦滑数。法守前方.加减继服14剂,皮疹、疼痛消失,饮食增加,临床痊愈。

  按: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,感触外邪,湿热毒邪郁于脉络,蕴于肌肤而发病。肝胆湿热,故常伴心烦易怒,口苦咽干,大便干结,舌苔黄腻、脉滑数之象。治疗以清泻肝胆湿热为主,酌加祛风止痒、化瘀止痛、解毒散结中药,药证相符,故能收到满意效果。

  5、宁心安神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

  徐某,女,60岁。全身性皮肤瘙痒1年余就诊。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,夜间及洗浴后瘙痒更甚.难以忍受,直至皮肤抓破流血有疼痛感觉时为止,旋即又痒。自觉心烦,急躁易怒,口干,纳差,夜间难以入眠,二便可。查:躯干、四肢满布抓痕、血痂及褐色色素沉着,皮肤干燥脱屑。舌红苔薄黄.脉弦。诊断为老年瘙痒症,辨证为血热生风.热扰心神。治以凉血清热,宁心安神。药用:酸枣仁30g,柏子仁30g,水牛角粉20 g,生地30 g,丹皮15 g,赤芍15 g,川连6 g,淡竹叶6 g,僵蚕15 g,龙骨20 g,女贞子30 g,旱莲草15 g,甘草6 g,白鲜皮20 g。水煎服,1剂/d。7剂后复诊。患者自诉瘙痒与睡眠有所好转.但洗澡后仍瘙痒难忍。谨守上方加入重镇安神之合欢皮20 g,石决明20 g,茯神20 g,再进14剂后,患者诉瘙痒大为缓解,偶痒,皮肤干燥好转,夜间已能安然入睡.精神状态好。守上方再进14剂痊愈。

  按: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云:“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。”心为阳中之阳,主血脉,主藏神,故皮肤瘙痒、灼热、疼痛、心烦皆由心主。该患者辨证为心经郁热,累及营血,血热生风,热扰心神。故从心论治,用宁心安神,凉血清热,熄风止痒之法而获效。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,点击查看
登录 (请登录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)

企业服务

推广信息

商务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1999-2009 TH55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
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