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 > 辩证施治> 正文

天疱疮中医辩证治疗

2015年11月15日 19:46
字号:T|T

       天疱疮属于一种慢性、复发性、严重的表皮内棘层松懈性大疱性皮肤病。目前古方中医认为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寻常型天疱疮是天疱疮中比较严重的一种,所占比例比较高,约占70%。由于大面积的水疱及糜烂,故皮肤损害较严重,渗出多,导致蛋白质大量流失,再加上水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感染,严重者可导致死亡。所以,早期进行古方中医中药治疗,治愈率较高,将受损皮肤控制,尽早使糜烂部位得到愈合等是减少病死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。中医辨证如下:

      (一)热毒炽盛发病急骤,红斑,水疱,皮肤灼热;伴身热,口渴欲饮,烦躁不安,大便干结,小便黄;舌质红绛,苔少而干,脉弦数。

辨证分析:热毒炽盛,迫血妄行,故发病急骤,红斑,水疱,皮肤灼热;热在气分,故身热烦躁,口渴欲饮;热结肠道,则大便干结;移热于小肠则小便黄;舌质红绛、苔少而干、脉弦数为热毒炽盛之象。

治法:清热凉血解毒、古方凉血解毒。

方药:解毒泻心汤加减。若发热高,烦躁甚,加犀角以解热清心;大便秘结,加生大黄通腑泄热。

      (二)心火脾湿皮损以大疱为主,有口舌糜烂,渗液;伴胃纳呆滞,发热心烦,小便短赤,大便干结;舌苔黄腻,脉濡数。

辨证分析:湿热之邪流溢肌肤,故皮损以大疱为主,并有糜烂、渗出;心主神志,心火盛则心烦;心移热于小肠则小便短赤;舌为心之苗,心火甚则口舌糜烂;脾湿外泛亦可有糜烂、渗液;脾为湿困则胃纳呆滞;热结肠道则大便于结;舌苔黄腻、脉濡数为心火脾湿之象。

治法:泻心凉血,理脾利湿、古方凉血。

方药:清脾除湿汤加减。高热者,清泻热邪;口腔糜烂甚者,解毒利咽;水疱、糜烂严重者,古方清热利湿。

      (三)气阴两伤皮损以脱屑、叶状结痂、水疱不断出现为主,病程较久;伴汗出,口渴,咽干,烦躁不安,倦怠无力,大便于结;舌质红,苔少,脉细数。

辨证分析:热毒炽盛,耗伤阴津,肌肤失养,故皮肤以脱屑及叶状结痂为主;热毒壅结不解,故水疱不断出现;热毒久羁则病程较久;阴液耗伤,故口渴,咽干,大便于结;阴伤内热则烦躁;气附于津液,液损日久则气亦耗,故倦怠乏力;舌质红、苔少、脉细数为气阴两伤之象。

治法:益气养阴,清热解毒、古方清热解毒。

方药:生脉饮合益胃汤。

       患者服用古方中药医嘱:定量服用药物,多吃水果、蔬菜、豆类,禁食鱼、虾、酒、辣椒等刺激性食物;内衣选用纯棉料。要保持良好的情绪,提高生活质量;皮肤护理要重视,保持清洁,不可抓痒,不可用刺激性大的碱性肥皂,沐浴时水温要适宜;定期到山东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复查,定期服用古方中医中药完全可以彻底治愈。

       寻常型天疱疮是皮肤科的危重症之一,给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,疗效的好与差,护理起到重要的作用,严密、整体、细致的护理更是治疗成功的必要措施。所以,严密观察病情、整体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感染、减轻患者痛苦、减少并发症、降低病死率、缩短疗程、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。

 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,点击查看
登录 (请登录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)

企业服务

推广信息

商务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1999-2009 TH55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
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